气象卫星的估算应用比较广泛。前面说过,气象卫星还能够对农作物长势、病虫害及冻害进行监测,但这只是一方面。气象卫星能够对灾害面积进行估计,对农作物收成作出估算,甚至对各种资源,如渔业资源,能进行遥感探测,显示出其独特的本领。
遥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病虫害和农业生态环境调查和监测、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估产等。 通过遥感技术进行资源调查,较之传统的人工野外调查就有着诸多优点,特别是对于一些人员难以进入的区域调查,如热带密林、沼泽、冰川雪原等,遥感是目前取得所需资料的唯一途径。
中国是自然灾害频繁且严重的国家,每年因灾害所造成的损失高达上千亿元人民币。对重大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和灾情评估,减轻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是遥感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我国在“八五”期间建立了重大自然灾害(洪水、林火、干旱、地震、雪灾等)遥感监测评估系统。
森林资源调查:遥感技术可以对大片林区进行实时监测,对森林的生长状态、林冠结构、地形高差、地物种类、森林总面积、林木生长速度等进行详细评估,准确预测林区的生长趋势,并对森林资源进行全方位调查。
映射,远程卫星使确定和维护森林的地理规模成为可能。卫星收集数据,如;森林覆盖类型、森林密度和高度图、树木组成、间伐量估计等,这些对于确定林地分布至关重要。测绘数据非常广泛。因此,它为研究人员提供了研究此类数据 并深入研究植物学研究的机会。
应用光学、电子光学的遥感仪器,从空中或远处接收林区物体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息和其他信息,经过传输处理,从中提取有关林业资源、森林环境和森林自然灾害等信息的一整套技术。遥感按其运载工具可分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航天遥感的遥感器装在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上。航空遥感的遥感器装在飞机或气球上。
林业资源监管现在大多采用遥感技术支持,在传统遥感工作中,遥感数据解译这一环节很大程度上依赖判读员的经验进行人工解译。由于遥感影像数据量大,这就导致遥感影像的解译过程处理速度慢、对判读员要求高。随着AI、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现在可以通过“AI+遥感大数据”来解决目视解译效率低下等问题。
主要有三个步骤:获取地面控制点坐标数据。将所得到的控制点坐标数据与遥感图像融合为一体。获取图像上目标物的数字高程模型。卫星遥感技术,就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遥感平台,来实现对地表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卫星遥感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应用较多,如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等。
监测森林资源的变化。遥感技术能够及时获取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信息,有利于及时采取措施。 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遥感技术能够准确获取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等信息,有利于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促进森林调查领域的科技进步。
1、林业遥感的特点是由林业工作和遥感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遥感技术在林业中主要应用于资源清查与监测、火灾监测预报、病虫害监测、火灾评估等方面。(1)林业资源的辽阔性,决定了林业资源调查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2、其主要内容是:观测太阳辐射通量,估算植物光合潜力;观测地物波谱特性,测定植被、土壤、沙漠、江河湖泊等主要地理环境要素的波谱特性曲线;观测和判读气象变化,勘测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监测水质、土壤类型和土壤湿度以及林区环境污染等,为研究森林生态提供基本资料。
3、林业遥感是一种利用物体反射或辐射电磁波的固有特性,通过研究电磁波特性,达到识别物体及其环境的技术。通过监控林木的生长情况、预报预测林业病虫害等则被称为林业遥感。
4、林业遥感技术主要利用林木在电磁波长为0.4~6微米的反射特性,但林木在8~14微米的热辐射特性,以及在电磁波谱的其他波段的光谱特性,也可开发为林业遥感应用的范围。 林木光谱特性是林业遥感的物理基础。
5、遥感技术获取的信息量非常大,以四波段陆地卫星多光谱扫描图像为例,像元点的分辨率为79×57m,每一波段含有7600000个像元,一幅标准图像包括四个波段,共有3200万个像元点。用途: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地质、地理、海洋、水文、气象、测绘、环境保护和军事侦察等许多领域。
Copyright © 2023-2024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KAIYUN体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