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课程 :地质学、结晶矿物学、古生物学、地史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学、地球物理及勘探方法、地球化学、遥感技术等。
石油勘探与其它有关领域一样,由于卫星遥感技术的迅速渗透而充满生机。
目前,光学遥感用于水深调查,在清澈水体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对近岸浑浊水体还处在探索阶段,其关键的技术难题在于如何减轻悬浮物质和底质(底泥)颜色对水深反演模型的影响[6]。
山东省遥感技术应用协会,济南250013) 作者简介:田文新(1955—),男,高级工程师,多年来一直从事遥感地热调查研究工作。
1、作为卫星应用产业链中的核心纽带,遥感影像处理旨在提升数据质量,确保在自然资源管理、环保等领域发挥实效,其核心目标包括提升图像精准度、增强视觉效果以及提取关键信息。数据管理和预处理/是基础,涉及海量图像的存储、高效读取和辐射校正,以消除噪声,确保图像的真实度。
2、遥感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结论:当前遥感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都有宽泛的应用,可是因为卫星的观察精度,研究者主观要素等问题致使影像在应用、解译、判读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的不足。跟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将在此后获取宽泛的应用。
3、在此基础上,对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再加工”,如校正图形对齐坐标、增强地物轮廓,能够极大地 提升图像处理的精度和信息提取的效率, 这个过程都可以称为“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4、在中国,遥感技术已发展至全球对地观测体系的高端阶段,形成了综合遥感卫星体系,具备自主获取、处理数据的能力,实现了全天候、近实时的资源观测和灾害监测。我们不仅关注地球,更放眼宇宙,探月工程和火星探测的推进预示着我们将更深入地探索宇宙的奥秘。
5、但是由于区域范围大,使项目实施历时长达10年,可见实施全国的土地资源调查迫切需要高空间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图像。据估计覆盖我国整个国土面积需要600景TM图像,而斯波特图像则需要6000多景, 可见遥感技术在我国具有相当大的市场,因而尽快发射我国自己的资源卫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十分迫切的任务。
6、遥感技术集中了空间、电子、光学、计算机通信和地学等学科的最新成就,是当代高新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遥感技术的发展,将在未来15年将人类带入一个多层。立体。多角度,全方位和全天候对地观测的新时代。
总的历程是,早期的遥感模型研究主要是利用遥感作为地质找矿的一种辅助手段,以研究和分析具体矿床的线、环构造在遥感图像上的反应特征为主要内容,缺少理论的总结和概括,更多的是对地质找矿的一个补充,难于独立地开展工作。
国际上遥感技术的发展,将在未来15年将人类带入一个多层。立体。多角度,全方位和全天候对地观测的新时代。各种高、中、低轨道相结合,大、中、小卫星相互协同,高、中、低分辩率互补的全球对地观测系统,将能快速、及时地提供多种空间分辩率、时间分辩率和光谱分辩率的对地观测海量数据。
另外,当今红外遥感面临如下问题亟待解决:热红外遥感的大气影响更为复杂 热红外信息,除受大气干扰外,还受地表层热状况的影响。热探测器获得的物体发射辐射包含了两个重要信息:温度;比辐射率。二者分离非常困难。热红外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一般较低,混合像元问题非常突出。
在我国汶川的5.12地震中,遥感在分析了解震后地质状况、预测余震和救援中都起了巨大的作用。由于遥感可以宏观把握地区性地质灾害分布,形成规模的定量认识,因此在国内外地质灾害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Copyright © 2023-2024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KAIYUN体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