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遥感阶段 根据遥感的概念,1826年摄影技术的发明就标志着遥感技术的诞生,但在1839年以前主要是进行地面摄影。1858年法国人G.F.图纳乔(Tournachon)用气球摄取了巴黎的“鸟瞰”像片,1859年J.W.布莱克乘气球在空中拍摄了波士顿的像片。此时所用的平台为气球、风筝、鸽子等,所拍摄的影像质量较差。
遥感技术于19世纪问世。早在1839年,人类就利用它获得了第一张照片,1858年法国人首次乘气球在巴黎上空进行了空中摄影实验,到1903年发明了飞机之后,航空摄影迅速地发展起来。
遥感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在20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开始为航空遥感,自1972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陆地卫星后,这就标志着航天遥感时代的开始。经过几十年的迅速发展,成为一门实用的,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
一般指运用传感器/遥感器对物体的电磁波的辐射、反射特性的探测。遥感是通过遥感器这类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远离目标和非接触目标物体条件下探测目标地物。发展历程:2004年8月19日,俄罗斯航天署日前公布的联邦航天纲要,未来将部署以下三类卫星。
1、遥感技术是指利用飞机、卫星、无人机等平台上的传感器,在远离地面或物体一定距离的情况下,探测和监测地表物体和环境的科学技术。通过分析传感器接收到的电磁波辐射信息,可以推断出地表物体的性质和状态。 传感器(Sensor)在遥感技术中,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和响应不同波段电磁波的装置。
2、遥感是在高空对遥远的地物进行感知。遥感的关键装置是传感器。从传感器接收信息到遥感信息应用的全过程,称为遥感技术。遥感的特点取决于遥感技术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探测的范围大。每幅陆地卫星图像覆盖的地面范围达3万平方千米;第二,获得资料的速度快,周期短,能反映动态的变化。
3、按遥感器载体不同可分为: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按工作原理不同可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按遥感方式不同可分为: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紫外遥感、微波遥感等。
地面遥感阶段 根据遥感的概念,1826年摄影技术的发明就标志着遥感技术的诞生,但在1839年以前主要是进行地面摄影。1858年法国人G.F.图纳乔(Tournachon)用气球摄取了巴黎的“鸟瞰”像片,1859年J.W.布莱克乘气球在空中拍摄了波士顿的像片。此时所用的平台为气球、风筝、鸽子等,所拍摄的影像质量较差。
遥感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对地观测综合技术,并从70年代开始得到迅猛发展。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信息存储、处理与应用技术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矿产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调查、地质灾害监测与环境保护等国土资源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遥感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在20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开始为航空遥感,自1972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陆地卫星后,这就标志着航天遥感时代的开始。经过几十年的迅速发展,成为一门实用的,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
遥感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之一,在世界资源研究中,它以获取地球环境与资源的丰富信息,服务于人类,而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显示了广泛的应用价值,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生命力。
1、起初,中国在遥感领域跟随学习,将概念引入国内,主要在70年代中期,那时微波大气遥感被广泛宣传,并被提议纳入国家发展计划,比国际先进水平晚了约8年。第二个阶段,微波大气遥感发展到自主研发科研和系统开发,被正式列入国家五年计划的攻关项目,如67895和现在的十五计划。
2、一,我国遥感(测绘)卫星以及地面站建设总体情况 1999年10月14日,中国与巴西合作研制的地球资源卫星“资源一号”在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我国第一颗自主的陆地资源遥感卫星。随后,我国遥感卫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2年,我国首颗民用高分辨率光学传输型立体测图卫星“资源三号”成功发射。
3、遥感技术集中了空间、电子、光学、计算机通信和地学等学科的最新成就,是当代高新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遥感技术的发展,将在未来15年将人类带入一个多层。立体。多角度,全方位和全天候对地观测的新时代。
4、微波遥感的发展为克服天气条件对空间信息的影响开辟了途径。1981年以来,美国利用航天飞机执行了3期航天雷达计划(SIR-A,B,C)。对星载雷达的许多关键技术和应用基础问题开展了全球范围的实验研究。
微波遥感就是通过探测物体对微波的反射或自身的微波辐射,来感知物体形态和结构组织的。由于微波具有很好的穿透能力,故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特点,不受云层、 浓雾等天气的影响,也不受日夜光照条件变化的限制。这些特点正好弥补了光学遥感器的缺点,因此成为航天遥感器的新宠和各国竞相开发研究的热点。
微波遥感具有以下特点:- 对特定地物展现独特的波谱特性,能够有效识别冰雪、森林和土壤等。- 具备穿透能力,能够探测到某些难以直接观察的物质。- 在海洋遥感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微波遥感技术是20世纪后期兴起的一种先进航天遥感技术。自1888年物理学家赫兹发现电磁波以来,无线电通信得以发展。
其次,微波遥感在穿透云层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见光和红外线对云层,特别是雨云,往往受限,无法穿透。然而,微波却能在云层中自由穿行,使得在高空中如卫星上拍摄地面景物成为可能,这是可见光和红外遥感难以实现的。再者,微波遥感的穿透物体能力也超出其他类型。
微波遥感的主要优势是能够实现全天时、全天候探测,具有穿透云雾的能力。其图像的几何特性(也许就是空间特性了吧)在于:垂直于飞行方向的比例尺由小变大;造成山体前倾,朝向传感器的山坡影响被压缩,而背向传感器的山坡被拉长,与中心投影相反,还会出现不同地物点重影现象。
1、遥感科学与技术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信息获取、处理和分析的交叉学科,它利用卫星、飞机等载体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获取大量的地理信息数据。这些数据包括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植被、土壤、岩石等地球表面特征,可以为环境保护、资源管理、城市规划、农业生产等领域提供重要的支持。
2、遥感科学与技术,就是在拍摄的照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处理与分析。这里的“照片”可能来自于太空中绕地球旋转的人造卫星,可能来自于低空中灵活小巧的无人机,也可能来自于地面上或快或慢的汽车。
3、遥感科学与技术是一门综合应用电磁场理论、电子技术应用、航空与航天摄影、数字图像处理等技术手段,进行空间信息获取、分析和应用的学科。它涉及众多课程,旨在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
Copyright © 2023-2024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KAIYUN体育 版权所有